原创论文 原创参考资料 QQ:3710167

社会工作方向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参考

客服QQ:3710167信息来源:不详 我要论文收藏此文 【字体:

一、研究课题

  族群社会工作:新概念的提出与探析

二、研究缘起与研究目的

  2011年9月,在经历一番机缘曲折之后,终于笔者背上行囊踏上了南下云南民族大学继续学习社会工作的列车。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而云南民族大学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重镇。学术研究,特别是社会工作研究,是面向人群的,是在地化(localization)的。如何发挥这一区位及院校资源优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丰富和拓展社会工作研究,成为笔者思考的重要议题。

  由于民族院校的缘故,从学校氛围,到师资结构,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均与民族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笔者开始系统地学习民族学、人类学的相关知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笔者系统地了解到中国的民族发展史,民族建制史,开始深入了解和理解中国各民族的特色、特点与差异。这样的学习,让笔者对社会工作中所讲的“个别化”原则的深意和重要性的理解更加深刻。特别是在完成课业之余,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佤族的专项课题研究,从而使笔者从个案的角度对“民族”概念的理解更进一步。正是在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开始以社会工作的视角思考,社会工作从业者①以现有的“民族”知识体系是否能够顺利地进入案主的生活世界;面对不同民族的案主,社会工作从业者应当如何提供专业的服务;面对同一民族不同分支的案主,社会工作从业者应当如何提供专业的服务。

  带着上述问题,笔者开始了对民族社会工作相关研究成果的研读和学习。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社会工作本身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而对于社会工作界而言,民族议题更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所以,笔者能够查阅到的相关研究成果十分有限,在基础概念体系和理论架构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面对这样的研究现实,笔者萌生了一种系统梳理和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形成系统的民族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盲目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的学术“野心”和天真的学术使命感和责任感。

  笔者的不自量力很快得到了“惩罚”。从研读和学习中国的相关文献开始,笔者就注意到学者们在民族社会工作的基础概念使用上各有千秋。如何梳理,如何取舍?笔者陷入了困境。于是,又回过头来仔细研读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着作,面对着汗牛充栋般的理论着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知识体系,反观自己的初衷,笔者开始萌生一种老虎吃天一般的忧伤。

  于是,笔者思考和研究的目的变得更加务实而具体——到底怎样的命名才是符合社会工作专业特点的,到底怎么样的基础定位才是切合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于是,在综合分析了众多相关概念以后,“民族”和“族群”这对冤家很自然的成为了笔者的困扰。在看完“民族”与“族群”的“恩怨史”之后,笔者依然是一头雾水,两者之间如何选择,依然没有眉目。无奈之中,笔者又开始反观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定位。社会工作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一门科学和艺术,它关照的是社会情境中,生活世界中的非结构性的具体的人。这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检视和梳理外在建制化与人之间的各种互动形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人的各种影响,再以专业的方式方法消解人与建制化之间的矛盾,从而达成人“诗意的栖息”。那么,如何理解人呢?马克思讲,“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显然,民族性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一种,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从1950年开始,中央和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专门工作队伍,对全国各地提出的400多个族群名称进行识别,到1983年共确认了56个民族,构成了中国现行的民族体系。

  这也成为中国开展民族工作、民族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不可讨论的前提。然而,对于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来讲,视角定位越靠近案主的社会情境和生活世界就越容易达成对案主的理解,也只有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开展有助于案主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讲,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56个民族体系略显笼统,并不能直接抵达案主所处的社会情境、生活世界。另外,荀子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每一人都处在大大小小不同的“群”之中,人在这些“群”中获得必要的社会化,从而形成人对“群”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大体来看,56个民族的族称体系,更多只是基于各种需要的权宜之举。在民族识别前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多种自称或他称,每一种称谓都有着一定的社会渊源,它可能是一段历史,可能是一种关系,可能是一种崇拜,总是每一个称谓都深深地嵌入在相关人的生命之中,影响着他/她们的社会化与自我认同。一定程度上说,每一种称谓背后都是一个“群”,不同的称谓意味着不同的“群”,虽然民族识别基于科学和理论对他/她们进行了合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她们之间基于历史、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不存在。

三、论文结构安排

  本文在行文上主要按照引言——概念提出背景——相关概念辨析——民族社会工作的局限——族群社会工作提出的理论依据——族群社会工作概念的提出与阐释——结论的逻辑展开论述,共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思路历程和主要内容,对国内外相关概念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文章主要结构与研究方法,并对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进行了说明。

  第一章主要从中国族群发展现状和趋势的角度阐述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的必然,并从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领域细分和民族工作机制创新两个方面诠释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理论研究与实务实践兴起的原因。

  第二章主要对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相关的核心概念“族群”、“民族”和“社会工作”进行界定和分析,并对国内外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辨析。

  第三章主要对民族社会工作的提出和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和分析,并从未能把握和体现民族议题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矛盾等四方面阐述民族社会工作概念的局限性。

  第四章主要概述族群社会工作概念提出的理论依据,包括族群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多元文化理论;生活世界与公民社会理论;社会工作建制化与二律悖反命题;社会工作个别化原则。

  第五章提出族群社会工作概念,从体现和把握了民族议题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矛盾等四个方面论证了族群社会概念的正当性,界定族群社会工作的概念,并从服务对象、关注的议题、主要分类和基本原则几个方面对族群社会工作进行了阐释。

  结论与讨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梳理,并对本文存在的缺陷和继续研究的空间进行讨论。

四、研究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训充分揭示了方法的重要性。从一定程度上说,方法决定了结果的可靠性。所以,如何选择研究方法则是研究的关键。

  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法,首先要看选题的本体的性质和特点,其次则受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影响明显。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难点:从全球社会工作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正处在一个尴尬的时期,一面是蔓延至今的疑问——“社会工作是不是一个专业,一面是“社会工作的终结的耸人命题。中国社会工作的重建正是在这个时候。这致使我们在重建过程中,没有成熟理论体系可以学习和借鉴,只能长时间的处于迷茫与彷徨之中,摸着石头过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本土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作为整体的学科发展的不成熟性,无疑会影响学科分支的发展。不计建国前的发展的话,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的发展只是近七八年的事情。在迷乱的大形势下,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处于彷徨之中。在这样的语境下,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既必要又无助。

  创新点:第一,梳理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相关的众多概念,为使用不同概念的学者进行对话和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第二,从公民社会、治理理论的角度分析社会工作的本质,提出专业社会工作是立足与“社会”的观点,并以此探讨族群议题,理顺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民族议题与传统民族工作之间的关系;第三,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族群社会工作,丰富了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第四,引介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族群议题理论研究与实务实践的经验,对族群社会工作概念进行了初步的阐述,无疑对进一步开展族群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务实践奠定了基础。

六、论文提纲

  引   言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目的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概念使用
          (二)国外相关概念使用
      三、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价值
      四、论文结构安排
      五、研究方法
          (一)多学科理论相结合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六、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族群议题背景
      一、中国族群现状与发展
          (一)族群构成多样且增长迅速
          (二)族群分布广泛
          (三)各族群之间差异明显
          (四)族群流动人口问题日益突出
      二、理论研究与实务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工作的族群议题
          (二)中国民族工作机制创新
  第二章   族群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与相关概念辨析
      一、核心概念辨析
          (一)族群
          (二)民族
          (三)社会工作
          (四)民族、族群与社会工作
      二、相关概念辨析
          (一)国内相关概念的辨析
          (二)国外相关概念的辨析
  第三章   民族社会工作的提出、应用与局限
      一、民族社会工作概念的提出与应用
          (一)政治语境中的概念
          (二)专业术语概念
      二、民族社会工作概念的局限
          (一)未能体现和把握民族议题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矛盾
          (二)未能体现社会工作社会性
          (三)与社会工作个别化原则不匹配
          (四)“民族”概念在中西语言中无法有效对接
  第四章   族群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族群理论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三、多元文化理论
      四、生活世界与公民社会理论
      五、治理理论
      六、社会工作建制化与二律悖反命题
      七、社会工作个别化原则
  第五章   族群社会工作的提出与阐释
      一、族群社会工作概念的正当性
          (一)体现和把握民族议题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矛盾
          (二)体现了社会工作的社会性特点
          (三)体现社会工作的个别化原则
          (四)便于国际学术讨论和交流
      二、族群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
      三、族群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四、族群社会工作关注的议题
      五、族群社会工作的主要分类
          (一)按照所服务族群的分布特点分类
          (二)按照涉及族群的多寡分类
          (三)按照族群所在地的性质分类
          (四)按照族群的是否迁移的特点分类
          (五)按照社会工作基本工作方法分类
          (六)按照不同的服务议题分类
      六、族群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族群敏感原则
          (二)政治敏感原则
          (三)反思性原则
          (四)承继与发展原则
          (五)差异性与统一性原则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上一篇:中南大学农村社会学专业开题报告参考

下一篇:没有了

延伸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